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端午节的由来?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***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“中正”之位,正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是“飞龙在天”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[1
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。午日为“阳辰”,午月第一个午日,故称端阳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,故称之为“端阳节”。
端午节是怎么来的?
为了纪念伟大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(著有《离骚》),后来,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(屈原跳入汨罗江的日子)定为“端午节”,并且包粽子喂鱼(以免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),还在屈原跳江的地方开展赛龙舟活动,用于驱赶前来吃东西的鱼儿。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来历。
1纪念屈原: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,因主张政治改革,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,遭到排挤和流放,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,屈原悲愤难耐,跳入汨罗江,以身殉国,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,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。
2.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:相传春秋时期,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,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,报杀父杀兄之仇。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,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,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,夫差不听。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,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,令其***。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。”吴王夫差听后大怒,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。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,便在这一天包粽子、赛龙舟。
3.纪念孝女曹娥:相传东汉上虞人,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,曹娥寻找多日后,仍未找到其父,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,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。几天后,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。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,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。
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,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,五月初五日因为都为数字,所以端午又被称为重午。
按照天干地支顺序推算,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中午又是“阳辰”,所以端午在农村又被称为端阳。
端午节演变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,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龙图腾的崇拜,仲夏端午这天,苍龙七宿,正好到正南中天,处于大吉之位,是传说中龙飞升的日子,也就是《易经》中所说的飞龙在天。
古百越人有断发纹身的习俗,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,他们生活在靠水的地方。古百越人在端午这天祭祀自己的龙祖宗。
后来由于秦始皇一统天下,大部分古百越人和***融合。
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第五天。排毒除恶的节日习俗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,如祭祀、***和保健。主要活动包括祭祀屈原、纪念伍子胥、插艾蒿、挂菖蒲、喝雄黄酒、吃粽子、赛龙舟和消除五毒。
根据《史记》中的《屈原贾生传》,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提倡精英管理和赋权。他使强兵变得富有,并敦促美国与秦朝作战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真正来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